知識與常識
現在時下有這樣一句時髦話:你可以沒有知識,但你不可以沒有常識。所謂知識?何謂常識?在我看來,當我們在‘人之初’的時候,目之所觸、耳之所聽、人之所教的東西都是知識。可是在我們成熟以后,那些常用于與人打交道的知識,有些就逐漸變成了常識。諸如:一加一等于二,諸如東西南北,諸如男生不能用女廁,諸如點橫豎撇捺的漢字筆畫,諸如...。
看來我們不常用的常識就是知識,反之常用的知識就是常識。是常識但不一定就是知識,是知識也不一定就是常識。這就象水果不是蘋果,但蘋果卻一定是常識那樣,或許還有些象黑馬非馬的感覺。
知識在人剛一開始,一定是常識,但等人融入社會以后常識就不一定是知識。這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我們因為‘人之初’是一張白紙,所以能理解的東西就很膚淺,啟蒙我們的人也不等。好多知識做為日后的常識,時不知其意的情況下把它們背下,日后簡單的經人調教稍加實踐即為常識,而那些復雜深奧的就只有在我們把它們熟背之后,因各人的慧根的不同而去不同時間不同程度的參悟和應用了。這就像我們小時候去背拼音表,這就像我們去背中國朝代歌,去背化學元素表,盡管我們在不知所以然中去學習它們,卻在后來的之氣所以然中去應用它。實踐它。其二我們的好多常識,即禮儀是來源于我們幾千年來潛移默化的生活習慣,或許它們本身就在‘人之初’時依舊由上代那些沒文化的人來言傳身教,這就像母親教女兒守婦道,要相夫教子,要孝敬老人,這也像父親要教兒子,做男人要頂天立地,要交友慎重。這些東西對于那些沒有多少文化,只是從他們祖輩身邊言傳身教過來的父輩,也在言傳身教著他們的兒子。
我一直驚訝于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化的民族,總是由著那幾個少數的文化人在演繹著我們的文化外在符號。而那些不識幾個大字的山村野老,卻在用他們的言傳身教來驗證我們的文化精髓、傳承我們的文化神韻,使它象一把幾千來從沒有熄滅的火把,照亮著我們前進的方向。當然我們可以視它們為一本無字天書,這本書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把書里適時宜的知識用上,把不合時宜的丟掉。或許那些被用上的叫做知識,也叫常識。而那些未用的書本知識,被文化人還稱作知識,至于是真知識還是假知識,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除此之外,人們在現實中還開創了一些不登大雅之堂,或者文字還沒來得及轉化過來的常識,還不能稱其為知識。但這些常識卻往往能抵得上住那些所謂名人嘴中的金玉良言,或者是那些金玉良言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這就像一個經過中醫西醫都無法看好的疑難雜癥的患者卻被一個土方給治好了。我們可以斷定誰在這個病人身上起了效果,當然我并不是在鼓吹土方就比中醫西醫好,我只是通過這個例子在說明一個問題:即在某種情況下只有能解決了問題的人才是英雄,至于那些成功過九十九次,卻在第一百次里失敗的人,至少在這里不是英雄,盡管我們不能以勝敗論英雄。即便這樣,在我看來,實踐里誕生常識,常識也在實踐里驗證已有的知識,但是當知識在實踐里被常識驗證后,正確的知識等同于常識,有待考證知識只能被閑置。至于那在實踐里擴建的常識雖然在此時在此時或許大于或等于知識,但是善于總結和取眾家之長的文化人會在很短的第一時間內把那些正在實踐中得到認可的常識歸編成知識領域的一部分。
這樣常識背包裝成知識,不僅給自己提升了檔次,而且也為那些有著博大胸懷的山村野老所接受。因為無論是野老還是文化人,都是血溶于水,都是同出一宗的華夏子孫。這就像弟兄倆平常為點小事常吵架,但在一致對外上,他們都明白一個理:攘外必先安內。知識與常識也不例外,它們只不過是一個在家務農,一個在外干公家事,但他們卻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只要不同室操戈,那相互包容不在話下。因為在家的為在外的幫苦,而在外的為在家的幫錢,誰也不離開誰。只有這樣的分工,大家才有好日子過。知識就像國庫里儲備的黃金,而常識只是一塊不知純度有多高的礦石,只有被提煉,才是那光芒四射的黃金(知識)。沒有礦石就沒有黃金,但是不經提煉的礦石,它依然是礦石,而不是黃金。常識與知識就是黃金與礦石的關系,相互依賴、缺一不可!
常識是任何人都要具備的,它是我們生存的前提。也許有些知識,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是沒有多大用處,比如函數對于一個走入社會的文史類的大學生,不僅在大學期間不學數學,更不要說到工作中去應用了,因為研究函數是已不是這些文史類的大學生,而屬于那些在大學時學過高數的人,但具備一點常識還是應該的。也許我們因為有了一些常識的累積,就能使我們在很多時候客觀公正地處理事情,而不失大體。至于那些知識他們就像是我們存進銀行的鈔票,它會因為時間的久遠而使本金基數變大、利息增高。故而積累常識,可以使你圓滑世故,可以使你左右逢源,可以使你立于不敗,可以使你老成謀國。儲蓄知識,可以使你質樸通達,可以使你秀外慧中,可以使你桀驁不馴,也可以使你出將入相。
如若把二者融匯貫通起來,我們會因為熟于常識而使你立于不敗,我們會因為熟于知識而使你秀外慧中。只有在常識搭建的生活里,我們自身因為有了那份深厚的文化積淀,故而可以在風雨不期而至中走得更遠、更亮麗一些。
時間:2025-10-07 作者:校園文學網 來源:校園文學網 關注:
隨筆推薦
- 窮則思變
- 歲月裝載著記憶,生活改變了思想。當我們不倫不類的時候i,才發現自已已經長大。
- 10-08
- 知識與常識
- 現在時下有這樣一句時髦話:你可以沒有知識,但你不可以沒有常識。所謂知識?何謂常識?
- 10-07
- 為什么要寫雜文
- 說起雜文我們不能不提起魯迅先生,這位偉大的文學家之所以放棄長篇巨制的創作而把大部分精力專注于雜文領域就是因為他看中了雜文反應靈
- 10-07
- 西游記反映一個什么主題?
- 對于這個問題,我問過很多同事、朋友,大部分人都認為,《西游記》是反映孫悟空的積極樂觀、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斗爭精神!
- 10-07
- 淺談厚道
- “厚道”在字典中的解釋為:待人誠懇,能寬容,不刻薄。辦事正派,一個心眼看人,從不計算別人,也很少想到別人對他耍花招。”
- 10-07
- 淺論信任
- 信任是一種有生命的感覺,信任也是一種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種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
- 10-07
- 別讓人生留下遺憾
- 漸漸的我們都忘記了自身本來的摸樣,忘記了當初的誓言,忘記了我們當初的約定,那一年我們說好的要一起考同一所高中,可現在一切早已物
- 10-07